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锦秀高质量小说》,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明锦秀》是网络作者“岁月神偷”创作的军事历史,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朱允熥朱标,详情概述:历来天家最无情,他这个庶出却有个正妃母亲的太子长子,一向被大家敬而远之。“肃静!”大学堂里,翰林学士齐泰走到台前,手里的戒尺敲打桌面,屋里很快安静起来。“诸位王爷,今天臣给诸位讲解大学。”说着,翻开手中的书,“请跟臣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顿时大学堂中,响起了嘹亮的......
《大明锦秀高质量小说》精彩片段
大礼之下,几位翰林学士皆是动容。
尤其是中书舍人刘三吾,还有方孝孺。
他们被朱允熥的情真意切所感染,脸上露出孺子可教的神色。
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感动。
他们皇子皇孙的老师,但他们也是臣子,他们先是臣子才是老师。
可是现在,皇帝的嫡孙,大明最为尊贵的吴王,用行动告诉他们。
没有臣子,只有老师。
受了朱允熥一拜,方孝孺伸手扶起,肃容道,“今日臣受吴王殿下一礼,惶恐之至。殿下有向学之心,臣定当竭尽所能,教导殿下!”
说完,也肃然的行了一个臣子礼。
“吴王贤!”
刘三吾心中再次叹道,“如此贤王,早先竟然顽劣不肯读书必有隐情!”
“淮王殿下来了!”
此时,黄子澄和齐泰发生声音,快步朝门口迎去。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淮王朱允炆。
这两个翰林学士对朱允炆的喜爱溢于言表,和见到朱允熥时板着脸不一样,脸上此刻如沐春风。
“见过淮王殿下!”
“二位老师折煞我了,在这只有学生朱允炆,没有淮王!”朱允炆不受两个翰林学士的礼,又对刘三吾拜道,“刘师!”
他看起来像是一个恭敬听话的学生,但是朱允熥在他的眼神中捕捉到,对方看到自己时的诧异。
朱允炆绝对没想到,自己能来这么早。
“这位是方孝孺学士,陛下特旨,进京在大学堂教皇族子弟读书!”
“久闻先生大名,允炆见过先生!”
方孝孺是当世的大儒,朱允炆眼中闪着别样的光彩。
“这小子也不是傻子,知道拉拢人心!”
看着朱允炆礼贤下士的做派,朱允熥心中笑道。
朱家是帝王之族,无论是皇子皇孙想要有所成就,都必须得到臣子们的 认可和支持。尤其现在,大明对北元在军事上有着压倒性的优势,特别注重内政和民生建设时期。
“二哥!”等师生叙话完毕,朱允熥主动上前。
朱允炆看看他,笑道,“三弟,你比为兄还来得早!”
朱允熥笑笑,“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随后,春日的阳光下,兄弟两人心照不宣的笑了起来。
渐渐的大学堂里的人多了起来,多起来的都是朱家来上学的读书郎。
学堂里朱允炆在一排,朱允熥在他身后,桌子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和精装的书本。
朱允熥身后,十几个年纪尚幼还未就藩的王爷,朱元璋的老来子。
要说朱元璋真是男人的偶像,不但开局一个碗,打下大明朝。而且一生生的孩子,也是后人难以企及。
二十六个,有名有姓活到大的儿子,就有二十六个,还不算夭折的。
看几个从门外进来,比自己还小许多,却是叔叔辈,还对着自己挤眉弄眼的小屁孩。朱允熥不知道该感慨是这位爷爷龙精虎猛,还是身体太好。
这个五十岁就要称老朽的年代,朱元璋快六十了,还咣咣生了好几个儿子。
他身后的沈王朱模,唐王朱桱,郢王朱栋都十来岁的样子,一个比一个皮,平日上蹿下跳没个老实的时候。
刚在刘三吾威严的目光下坐好,就不安分的踢着朱允熥的凳子。
“这几天怎么不见你找我玩呀!我舅舅送进来两只斗鸡,可厉害啦!”
沈王在朱允熥后背小声嘀咕道,“回头我让他们斗起来给你看看,你是没看到,他们一斗起来,全身的毛,刷刷地掉!”
唐王朱桱也凑过来小声道,“我舅舅也送了两条细狗进来,回头我让他们抓兔子给你看!”
孩子的天性就是贪玩,朱元璋对于成年的皇子要求严格,但是对这些老来庶出的皇子们却多有纵容。
如今大明统一天下,朱元璋也不指望这些小孩子将来冲锋陷阵,母族出身又不高,做个富贵闲人就行。
再加上皇帝实在事多,有时候对他们的顽劣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年纪最小,还挂着鼻涕的朱栋也奶声奶气的说道,“我....我有西洋送来的望远镜,回头送给熥哥儿玩!”说着,小手拉了一下朱允熥的衣袖,“你莫难过了,笑一笑!”
朱允熥顿时笑了起来,很温暖的笑了。
原来,这些小屁孩之所以在自己耳边说那些好玩的东西,是因为自己刚死了爹,这些孩子怕自己不开心,在变着法的让自己的高兴。
记忆中和这些孩子在一起调皮捣蛋的时光,让朱允熥心头温暖,看着他们点点头。
再回头目视前方的时候,发现朱允炆也在看着他们这边,眼神中多少有些羡慕。
羡慕他们的亲近,羡慕他们的亲热。
历来天家最无情,他这个庶出却有个正妃母亲的太子长子,一向被大家敬而远之。
“肃静!”
大学堂里,翰林学士齐泰走到台前,手里的戒尺敲打桌面,屋里很快安静起来。
“诸位王爷,今天臣给诸位讲解大学。”说着,翻开手中的书,“请跟臣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顿时大学堂中,响起了嘹亮的读书声。
看着身边人的摇头晃脑,却满脸苦涩念着书。
朱允熥心道,这玩意对于这些小屁孩是不是难了点儿?
自己这岁数的学这个可以,那些藩王小屁孩不是该学什么弟子规,百家姓吗?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大声点!”齐泰在读书声中,朗声说道。
朱允熥立志做一个好学生,也跟着大声的朗读起来。
但是读着读着,却见身边的沈王忽然对自己做了一个鬼脸。小屁孩光嘎巴嘴儿,不出声,摇头晃脑得瑟。
“呵!”朱允熥笑了下。
但就是这一笑,被齐泰听到了。
“吴王早上还说要迎头赶上学业,现在居然如此的不庄重!”
齐泰心中生出几分恼怒,走到朱允熥身边,“吴王殿下,你可知书中所说何意呀?”
霎那间,所有皇子的目光都看过来。
在门口监视诸王读书的太监,和写着文章的刘三吾等人,也看了过来。
“这要是答不上来,怪丢人的!”
朱允熥暗道,不过这些东西他还真的学过。
虽然他出身一个普通家庭,但是父母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望子成龙。
而且他上学的时候,正赶上百家讲坛国学热,也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参加了两学期的课外国学班。
“回师傅,这段话的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里的大学,是指博学.........”
看着朱允熥侃侃而谈,众人渐渐眼神变了。
几个不务正业的小屁孩,崇拜的看着朱允熥。
朱允炆眼里也是不可思议,门外的刘三吾和几位翰林学士都是连连点头。
齐泰心中怒气尽去,脸上挂满笑容。
“很好,吴王殿下说的很对!”齐泰笑道,“小到一个人,到一个家庭,再到一个国家,光明正大的品德都是很重要的。”说着,齐泰背着手,摇头晃脑地说道,“前朝蒙元就是不重德行,致使朝纲混乱,民不聊生,丢了天下.......”
“这人是个书呆子!”朱允熥佩服这个翰林学士的才学,但也给他下了定论。
作为生在信息爆炸时代的现代人,对于古代的朝代更迭,他有着自己的见解。
横扫世界的蒙古帝国在中原建立了大元,大元之所以会灭亡,归根到底的原因,无非两个字。
他正想着,齐泰忽然回头,见他皱眉思索,似乎有所不信。
心中又有些怒气,“殿下,难道臣说的不对吗?”
朱允熥回神,站起来说道,“师父说的肯定是对的,但是学生看,大元亡国归根到底还是两个字,暴政!”
“古人云,苛政猛于虎也!”
五月的阳光温暖明媚,鸟语花香让人沉醉。
“呼!呼!”
朱允熥在花园中,疲惫的呼出两口气。
这具身体有够废柴,细胳膊细腿就跟没发育好似的,一点力量都没有。
早上起来,做了一套波比核心力量之后,全身的肌肉没一处不疼的。
这可不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将强健筋骨。
一个男人,如果一点雄性的气概都没有。
那不是娘炮了吗?
就算后世那些分不出男女的小鲜肉,私下里也要去健身房的。
而且以后,自己若真是登上那个位子,作为大明的第二代君王,肯定要御驾亲征,有一副强健的体魄,才能胜任最艰难的工作。
想到此处,朱允熥强忍着肌肉的酸麻,在院子中打起军体拳来。
葬礼已经过去几天,尽管身上还穿着浅色的衣服,但是生活已经步入正轨。
未来,从强身健体开始。
“三哥在练武吗?”
朱允熥身后的房间中,两个妹妹,宁儿和秀儿趴着窗户,看着拳拳有风的朱允熥,对门口站立的太监王八耻说道。
王八耻回头笑笑,“奴婢也看不出来,就觉得殿下练的威武。”
从东陵回来当天,朱允熥就把两个同父异母的幼妹,接到了东宫自己住所的旁边,照看起来。
这两个丫头和他一样,都是没娘的孩子。
至于那两个幼弟,人家有亲妈,亲哥,用不着他。
“三哥威武呀!”
最小的秀儿在窗户上摆手,朱允熥笑着打完。
随后伺候的太监上前,帮朱允熥重新更衣。
今天,是要去大学堂读书的日子。
记忆中那个顽劣的少年朱允熥,一到读书的时候就脑子疼。总想着办法溜号,可是现在的朱允熥却知道,读书是他表现的机会,也是证明自己的机会。
镜子中是典型的大明衣冠。
四爪金龙亲王服饰,头上黑色的纱帽,白色的领子和袖口,腰间是纯白色的玉带,脚底厚底的朝靴。
因为在孝期内,腰间不能挂玉佩荷包等饰品。
看着镜子中自己的脸,朱允熥满意的笑笑,也算是翩翩少年吧。
而且这身装扮,也比辫子马褂僵尸服强太多。
想到此处,朱允熥又对着镜子中的自己笑笑。
“我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得到这个身份,那我就有责任,把这个古老的国家,带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再不会有吃不饱的农民造反,也再不会有闭关锁国。驰骋在海上的利炮坚船,飘扬的一定是我华夏的风帆!”
“再也不会有不平等条约,堂堂中华要让四方来贺。吾国吾种,吾礼吾言将会传遍世界!”
“殿下!”看着镜子中穿着亲王袍服的王八耻忽然哽咽道,“要是娘娘在.......”
他口中的 娘娘,绝对不会是吕氏。而是朱允熥已经故去的,太子朱标的正妃,常遇春的女儿,常氏。
打朱允熥在襁褓中,王八耻就在身边伺候。
虽然他是个低微的太监,可是心里也把朱允熥和王妃当成了自己的依靠。
这几日朱允熥不再顽劣,不再刻薄,他心中满是欣喜。
三爷,终于长大了!
朱允熥回手,在王八耻刻意低下的肩膀上拍拍。
“有心了!”
简单三个字,顿时又让王八耻热泪盈眶。
随后,朱允熥回头,对着窗户上 两个妹妹笑笑。
“三哥去上学了,你们好好在家!”
说完,带着宫人出门而去。
门外,是一顶无顶的软轿。
几个身材强健的太监跪在那里,边上还有几个侍卫。
“请吴王殿下上轿!”一带刀侍卫躬身说道。
“又不是七老八十,坐它干啥?”朱允熥笑笑,“咱们走路去!”
“是!”带刀侍卫躬身行礼,挥手让太监们让开。
朱允熥背着手大步在前,后面六个穿着飞鱼锦袍的侍卫,按着刀柄跟在身后。
“三哥好威风呀!”
身后的门里,两个小丫头满眼小星星。
不只是这两个小丫头,初春的早上,宫里很多宫人正在打扫宫院。
见亲王服饰的朱允熥挺直了腰板,大步流星的走来,顿时眼中都是满眼惊艳。
宫里的皇子皇孙公主们出门,都是坐着软轿。
看着是很富贵,可是却少了些天家的威风。
现在这位吴王殿下,身边没有太监,而是带着几个身材高大的带刀侍卫,虎虎生威而来 ,说不出的威风。
应天府的紫禁城,就是后世北京紫禁城的原版。
高高的宫墙,红墙金瓦,美轮美奂。正值五月初春,鼻中都是百花盛开的芬芳。
朱允熥大步在前,身后六个侍卫在后,脚步铿锵有力充满了男性的雄姿。
“殿下,这边!”带头的带刀侍卫微微躬身,带朱允熥跨过高高的门坎,前面不远就是挨着东宫的读书地,皇明朱家大学堂。
看这个带刀侍卫有些面熟,朱允熥笑问,“看你面熟,但一时想不起来了!”
“末将傅让!”带刀侍卫恭敬地说道。
“颍国公的公子,怪不得看着仪表堂堂,英姿勃发!”朱允熥笑道。
好话人人爱听,傅让俊朗的脸上露出笑容。
傅让,颍国公傅友德三子,为洪武皇帝亲军。
“老国公这几天还好吗?送葬那天,我看他身子有些不爽利!”朱允熥边走边问。
“多谢殿下挂怀,家父无恙!”
“别这么说,他们那辈人跟着皇爷爷南征北战,死人堆里打滚,身上都是陈年旧伤。”朱允熥继续说道,“如今也都上了岁数,身子的事不能马虎大意。”
说着,朱允熥顿了顿,“他们那代人都不拿身体当回事,但是我们做晚辈的,要知道惦记。东宫还有一些上好的补药,回头找个时间,你去我那拿。”
颍国公傅友德,也是淮西勋贵的一员。朱允熥的外公常遇春生前,除了徐达之外,和他最为交好。
傅友德也还当过太子朱标的骑术老师,从 根子上说,正是朱允熥这一系的人。
傅让心中感激,出声道,“臣,代家父谢过殿下!”
朱允熥的脚步停下,回头笑道,“谢啥,咱们都自己人!”
傅让先是一愣,随后明白 朱允熥话中的含义。
俊朗的脸上,又露出憨厚的微笑。
大学堂到了,侍卫们在门前停下,朱允熥孤身进去。
进去的刹那回头再望,傅让在门口躬身行礼。
朱允熥的心中生出几分酸楚。
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再过两年,洪武二十七年,傅家父子都会死在宫中。
洪武皇帝老迈,怕年轻的孙子,镇不住手下的大将,大开杀戒。
先是朱允熥的舅老爷蓝玉,然后是他的舅舅们,在然后顺藤摸瓜。
他们这些看起来会成为日后建文帝麻烦的人,都被纷纷杀掉。
“但是现在,我来了,你们这些人,都不用死!”
“而且,以后我会带着你们,建立更大的 功勋!”
脑中想着,朱允熥迈步走向学堂。
中书舍人刘三吾,正带着三个翰林学士,在堂前迎接即将到来的皇子皇孙。
记忆中的名字跃然而出。
刘三吾身边,身材矮小但是眼神锐利的是黄子澄。
还有一位长须飘飘,脸色方正的翰林是齐泰。
最后一位,穿着布衣儒服,板着脸的是谁?
朱允熥想起来了,这时皇帝为了教导皇孙,特意刚刚召回中枢的翰林学士,方孝孺。
“呵!”朱允熥心中笑了一声,“日后撺掇建文削藩的人,都全了!”
“不过,我可不会听你们的撺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