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热门小说我在大明,刚穿越就要登基为帝

热门小说我在大明,刚穿越就要登基为帝

随遇而安写手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我在大明,刚穿越就要登基为帝》,主角分别是朱厚熜黄锦,作者“随遇而安写手”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外城则是秦王府属官居住,办公的地方。朱厚熜来到外城仪卫训练的地方,当中有一些是朱厚熜伴读弓马训练的地方。看到朱厚熜到来,都是行叩首礼。“免礼。”“殿下,弓箭。”朱厚熜伸手,旁边一个十二三岁左右的少年立马给朱厚熜递过来一副长弓。“听闻你最近惹乳母生气。”“没有,没有。”给朱厚熜递上长弓的少......

主角:朱厚熜黄锦   更新:2024-05-13 18:0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厚熜黄锦的现代都市小说《热门小说我在大明,刚穿越就要登基为帝》,由网络作家“随遇而安写手”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我在大明,刚穿越就要登基为帝》,主角分别是朱厚熜黄锦,作者“随遇而安写手”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外城则是秦王府属官居住,办公的地方。朱厚熜来到外城仪卫训练的地方,当中有一些是朱厚熜伴读弓马训练的地方。看到朱厚熜到来,都是行叩首礼。“免礼。”“殿下,弓箭。”朱厚熜伸手,旁边一个十二三岁左右的少年立马给朱厚熜递过来一副长弓。“听闻你最近惹乳母生气。”“没有,没有。”给朱厚熜递上长弓的少......

《热门小说我在大明,刚穿越就要登基为帝》精彩片段


“世子爷,有天使到来,要求世子爷接旨。”

“母妃那边呢?”

“已经有人去通知了。”

“派人通知张奉正、袁大人准备接旨。”

“是。”

“更衣。”

朱厚熜放下手中的书,不疾不徐的站起来。黄锦和章秦两人立马上前帮朱厚熜更衣。

朱厚熜很年轻,目前虚岁只有十五岁,脸上表情淡淡的,两个人却不敢有丝毫大意。自从前年王爷薨之后,世子的话是越来越少,脸上的笑容也是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威严。

就连黄锦和章秦两个服侍朱厚熜多年的太监,在朱厚熜面前也不敢大意。

更衣之后,朱厚熜才慢慢的走出书房,黄锦和章秦跟在身后。

朱厚熜在兴王逝世之后,话变得越来越少,也是逼不得已的事情。

自己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也是为了谋生很是繁忙。

平时也没什么乐趣。 在家偶尔看看书,特别是喜欢看一些历史书。

虽然不是历史专业的毕业生,但对于中国大致的历史脉络还是清楚的。

那天看到明史,感叹明中后期的混乱,感叹中国丢掉了大航海时代,错过了一个好机会。天马行空的假设,如果中国能够赶上大航海时代,赶上了工业革命,说不定自己这些子孙后代现在也能够活的轻松一点。

感叹完之后睡了一觉,哪想到就变成了朱厚熜。

当时朱厚熜的老子兴王刚死不久,年仅十三岁的朱厚熜绝对是一个孝子。哭的上气不接下气,最后是哭晕了过去,变成了现在的朱厚熜。

虽然是接受了朱厚熜的记忆和感情,但他依旧很谨慎。毕竟自己和原来的朱厚熜的生活习惯不可能完全一样,自己也不可能完全模仿朱厚熜。

朱厚熜怕被看出来,多说多错,索性就闭口不言,在外人看来,就变成了朱厚熜因为兴王去世悲痛欲绝,开始变得沉默寡言。结果就是王府之内,不管是属官、内官还是朱厚熜的伴读,都觉得朱厚熜越发有王者的气度。

“母妃。”

朱厚熜走出来的时候,兴王妃蒋氏已经在等着朱厚熜。

兴王妃蒋氏四十来岁的年龄,但因为保养很好,因此看起来也不过是三十多岁的样子。

“熜儿。”

蒋氏心中是惴惴不安的。

兴王府作为藩王,目前是情况最不好的时候。兴王府开府才几十年时间,也仅仅经历了一代,也就是兴献王。到了朱厚熜才是第二代。

兴王府现在就剩下了孤儿寡母。

兴献王子女不多,嫡子庶子加起来总共才二子四女。其中养活的只有一子二女,兴献王这一去,这一脉真的是战战兢兢。相比起就藩上百年的藩王来说,兴王一脉实力太过弱小,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很有可能倾覆。

而且安陆这个地方又真的不吉利。

在兴献王之前,这里有过两个藩王。结果这两个藩王都因为没有子嫡,所以除封。

早年兴献王和兴王妃因为这个原因,一直是非常紧张的。不仅嫡长子夭折,而且结婚十多年都再也没有儿子。不要说是嫡子,连庶子都没有,当时很多人都说兴王府会成为安陆第三个除封的藩王。好在后来朱厚熜诞生,兴王府一脉才有了接班人。

但子嫡还是太过单薄。

那些就藩百多年的藩王,那都是能生的。一辈子生二三十个孩子都是稀松平常,生五六十个也不是什么大事情。等这些孩子受封,藩王实力就增加很多。和他们相比,兴王府真是形单影只。

最近已经有传闻正德皇帝身体不好。

正德皇帝没有子嫡,也没有同胞兄弟,因此正德皇帝身体不好,是一件影响社稷的大事情。而兴献王是正德皇帝的亲叔叔,从关系上来说,兴王一脉和当今皇帝是非常亲密的。而且按照“皇明祖训”的兄终弟及,朱厚熜是最有资格接任皇帝位置的。正因为朱厚熜是最有资格继任皇帝位置,所以这个时候兴王府反而是更危险,稍微不注意就是倾覆之祸。

因此听到天使到来,蒋氏是非常紧张。

“母妃,没事的。”

朱厚熜伸手握住了蒋氏的手,安抚一下蒋氏。

这两年朱厚熜一直在修身养性。接管府中大小事务之后,并没有做什么大动作,依旧是按照原来的惯例。兴献王在的时候怎么做的,朱厚熜就怎么做。因为朱厚熜知道,北京那些大佬要的是听话的皇帝,而不是聪明的皇帝。

兴王府可不是孤立在外面的。

有的是人盯着藩王。

算算时间,也是到了正德皇帝驾崩的时候。

蒋氏和朱厚熜来到了承运殿,兴王府承奉司承奉正张佐、兴王府长吏袁宗皋、兴王府仪卫司仪卫正陆松、兴王府护卫指挥使朱宸都在。这些人的利益都跟兴王府是息息相关的,因此都非常紧张。

兴王妃蒋氏和朱厚熜率领王府诸人下跪接旨。

一份比较莫名其妙的旨意。

正德皇帝下旨,让朱厚熜承袭兴献王爵位。这个可以说是一份恩典,真真正正的恩典。兴王府目前是孤儿寡母,实力弱小,兴王府这些人每天都是战战兢兢,害怕稍微不注意就被人欺负。当然更害怕的就是朱厚熜无法顺利的继承王位。

自从朱棣“靖难之役”获胜,以藩王登基为帝之后,对于这些藩王是非常忌惮。因此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打击藩王。之后的皇帝,对于藩王也多有监视和打压。但那些根基深厚的藩王,北京就算是忌惮,也不敢太过逼迫。毕竟那些藩王,靠着百年繁衍,在地方上已经是盘根错节,势力庞大。对于这些藩王稍微不注意就是大骚乱。

但兴王府不一样。

绝对是弱小的藩王。现在正德皇帝身体不好,一旦正德皇帝驾崩,不管是太监得势,还是阁臣得势,又或者是勋贵勋戚得势。他们想要杀鸡骇猴,弱小的兴王府都是最适合的。

因此兴王府诸人岂能不担忧。

现在突然来了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圣旨,兴王府这些人更是胆战心惊。兴王妃蒋氏也是傻眼,因为这份圣旨完全违背律法,也违背孝道。

兴献王薨,到现在也不过是19个月。按照守孝时间,朱厚熜要给兴献王守孝27个月。也就是说朱厚熜离除孝还有8个月时间。大明历史上还没有除孝时间没到,就继承老爹王位的事情。

按照律法,按照孝道,朱厚熜要做的都是先完成守孝,然后请旨袭封爵位。这才是正常程序,而且这样请旨袭封爵位,到底什么时候能够继承王位,还要看京城的脸色。

但现在这样,朱厚熜直接袭封王位,看起来是很好的事情。但这样的事情传出去,绝对会落入别人口实。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御史,逮住兴献王这种小藩王,更是可以往死里整。

这种东西平时可能没什么,毕竟是正德皇帝的圣旨。但一旦有事情的时候,就是要命的罪名。兴王府诸人都猜不透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兴王妃蒋氏毕竟是女人,接旨之后一脸慌张。

朱厚熜倒是非常镇定。

扶着蒋氏进入了内堂,让蒋氏先缓一缓。袁宗皋看到蒋氏如此,立马安慰道:“娘娘、殿下,无需太过忧心。不管是先帝,还是圣上,待王爷都一直非常宽厚,对王府和其他藩王不一样。皇上此番下旨,必然是为了庇护王府,担忧会有其他变故,影响王府传承。承袭时间提前,对王府是好事情。”

“若真是如此,那就甚好,甚好。”

蒋氏真是吓坏了。

但她听懂了袁宗皋的意思。先帝明孝宗和兴献王是亲兄弟,当年兴献王就藩湖广安陆的时候,明孝宗可是非常慷慨。兴王府建造的富丽堂皇,一次性赏赐了兴王府四千顷地。四千顷地,也就是四十万亩。到了安陆之后,兴王府又开垦了大量的荒地,又有安陆的当地豪族进献一些耕地,所以兴王府过得是非常富裕。在安陆府,兴王府拥有七千顷地以上的耕地。明孝宗驾崩,正德皇帝登基之后,对于兴王府也是嘉奖颇多,一直是非常宽厚。

有好处的时候,正德皇帝一直是没有落下过兴王府。

正德皇帝和朱厚熜是嫡亲堂兄弟,所以还能够照顾一下。可是一旦正德皇帝身体不好,驾崩而去,新上任的皇帝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因此提前让朱厚熜承袭王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的确是很大的恩典。

“袁大人。”

“殿下。”

袁宗皋丝毫没有因为朱厚熜年龄小就轻视。

朱厚熜从小就聪明,读书聪明,各种礼仪也是一学就会。自从兴献王薨了之后,朱厚熜成长迅速,越来越有王者风范。这两年处理王府事宜,也是井井有条。在外人看来兴王府没什么变化,朱厚熜也像是隐形人一样。但袁宗皋作为兴王府长吏,辅佐朱厚熜处理兴王府事宜,反而更加佩服朱厚熜。

在兴献王逝世,兴王府风雨飘摇的时候,朱厚熜能够让兴王府稳定渡过,这就是最大的能力。

“虽然承袭王位,可父王丧期未过,王府不能行嘉礼。袁大人看如何是好?”

“殿下,圣旨来的突然,也不知具体如何。最好只是殿下改服,王府之内改名,其他一切如常。也不要声张此事,先看看情况再说。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袁大人所说甚合孤意。孤看也不用改名,只要孤改服即可。其他就按袁大人所说。”

“是。”

“母妃,放宽心,不会有事情的。”

送走兴王妃之后,朱厚熜让袁宗皋安排人招待宣旨钦差。

此次来宣旨的不是太监,而是一个正六品、一个从六品的小官。朱厚熜知道,现在的正德皇帝已经是弥留之际,朝廷大权都在内阁首辅杨廷和手中。

让朱厚熜承袭王位,这是朱厚熜继位的第一步。

相比起藩王世子,藩王的分量更重。所以才会这么急急忙忙的让朱厚熜承袭兴王爵位。朱厚熜虽然一直都很沉稳,这两年也一直在修身养性。但想到很快就要入京继承皇位,依旧是无法镇定下来。

藩王和天子,完全是天上地下。

如果承袭王位,那么朱厚熜未来就是吃喝玩乐的藩王而已。你想干什么都不行,因为限制很多。唯一好的就是可以不愁吃穿。

大明朝的藩王,只要不是那种野心勃勃的,那么都是朝廷养的猪。天天就是吃吃喝喝,然后就想着怎么生孩子,怎么跟朝廷要钱。

可是天子就不一样。

特别是明清时代的皇帝,那可真是手握重权。皇权巅峰,并不是说着好玩的。明清时代的皇权是真正的强大。

因为心里有事情,所以朱厚熜走着走着来到了训练场。

兴王府很大,整个兴王府就是一个小城市,占地三百五十余亩。而且这个王府是弘治皇帝在兴献王就藩之前亲自下令建造的,历时四年时间,有超过800多间房屋。兴王府的王城巍峨壮丽,王城城墙之高之厚远远超过安陆州城城墙。在大明朝的王府当中,兴王府也是排的上号的,也可以看出先帝弘治皇帝对于兴献王还是非常好的。

兴王府分为内城和外城。

内城是兴王府内眷所在地,外城则是秦王府属官居住,办公的地方。朱厚熜来到外城仪卫训练的地方,当中有一些是朱厚熜伴读弓马训练的地方。

看到朱厚熜到来,都是行叩首礼。

“免礼。”

“殿下,弓箭。”

朱厚熜伸手,旁边一个十二三岁左右的少年立马给朱厚熜递过来一副长弓。

“听闻你最近惹乳母生气。”

“没有,没有。”

给朱厚熜递上长弓的少年连连摇头,委屈道:“殿下,没有,我没有惹娘生气。娘只是嘱咐我,除了练武,让我多看看书。可是殿下,我以后要补阿爹的差事,又不需要考科举。”

“搜——”

朱厚熜射了一箭。

转过头笑骂道:“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你就算是以后要补差事,如果不读书,怎么做好差事。”

黄锦在后面看着朱厚熜的笑容,羡慕的看着这个少年。

朱厚熜这两年很少笑。

就算是面对自己这个从小陪着他长大的人,也没有多少笑容。但却如此宽厚对待这个少年,这个少年未来在兴王府的前程必然不差。不过这个事情也羡慕不来。

眼前这个少年和朱厚熜有很深的关系。

兴王府仪卫司仪卫正陆松的妻子范氏,是朱厚熜的乳母。陆松是朱厚熜在兴王府最为依仗的军方老大,负责兴王府仪卫司。而眼前这个少年就是陆松的长子陆炳,从小跟着朱厚熜长大,比朱厚熜小三岁。

“好好读书。如果你不好好读书,未来就算补了陆大人的位置,孤也不给你差事。”

“殿下…………”

陆炳嘟囔着嘴。

在兴王府也只有陆炳敢跟朱厚熜这样撒娇。

朱厚熜笑了笑。

朱厚熜的确是喜欢陆炳。继承了朱厚熜原身的感情,因此朱厚熜对于陆松一家真的很喜欢。朱厚熜叹了口气道:“不要荒废时间。”

这里所有人都不知道。

等朱厚熜登基为帝,到时候所有的事情都会不一样,他们这些人的命运也都会改变。如果朱厚熜只是一个藩王,跟着朱厚熜的贴身太监黄锦也好,朱厚熜的乳兄弟陆炳也好,活动范围都局限在安陆。

但朱厚熜当皇帝,他们的身份立马就会变得不一样。

这么一想,朱厚熜道:“从明天开始,你跟着孤一起读书。”

“是——”

陆炳听到要读书,无精打采的点头。

“殿下,袁大人和陆大人求见。”

“走吧。”

袁宗皋和陆松他们去探探传旨钦差的口风,应该是有了一些消息。

“殿下。”

“怎么样了?”

朱厚熜坐在中间,询问袁宗皋和陆松、张佐三个人。这三个人是兴王府绝对嫡系人马,都是兴献王生前最为器重的下属。朱厚熜在兴王府也是最信任他们三个人。等自己进入北京,这三个人依旧会是自己最大的嫡系,最重要的左右手。

“殿下,情况比较混乱。”

袁宗皋上前,道:“从我们汇集的各方情况来看,皇上目前圣体欠安,朝政由内阁处理。”

“杨廷和?”

“是。”

“锦衣卫那边呢?”

朱厚熜转过头看向了陆松。

此次宣旨,除了宣旨大臣之外,跟着他们的都是锦衣卫。陆松跟着兴献王就藩之前,是在锦衣卫任职。陆松家族是世袭锦衣卫总旗。所以接待那些锦衣卫的工作就交给了陆松。

“这一次来宣旨的锦衣卫,只有一名总旗,两名小旗,剩下的级别更低。他们知道的就更少。不过他们谈的最多的,是江彬赫赫威名。都在说江彬在京城如何受到器重,权力有多大。”

“殿下,江彬是皇上义子。”

袁宗皋上前给朱厚熜介绍江彬。

很是详细。

朱厚熜其实心里一点都不着急。按照朱厚熜的分析,现在正德皇帝估计马上就要驾鹤西去。杨廷和和张太后差不多已经确定要让朱厚熜继位。至于江彬作为正德皇帝的宠臣,现在看起来威风凛凛,但很快就会被杨廷和和张太后抓住,根本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但朱厚熜不着急,兴王府其他人是很着急的。

皇帝身体不好,江彬大权在握,加上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大佬。任何一方对于兴王府来说都是庞然大物,随便动动手指头都能够灭了兴王府。

等袁宗皋介绍了江彬之后,张佐很是担忧的道:“殿下,上面让殿下提前袭封,是不是要让殿下勤王?”

张佐是兴王府内官之首。

早年是兴献王的伴读太监,后来跟着兴献王就藩安陆,跟着兴献王几十年时间,是兴王府最信任的内官。他很是担忧,兴王府小胳膊小腿的,朝局任何的风浪,都可能倾覆兴王府。

朱厚熜摇头道:“就算要勤王,也轮不到我们兴王府,大家不要瞎猜了。从现在开始,也不要去打探京城的情况。兴王府要比以前更要低调。张奉正,从现在开始任何访问兴王府的人,都要以礼相待,不能慢待任何人。”

“是。”


正德16年4月1日,朱厚熜在文武群臣的簇拥之下,来到了松林山,拜祭兴献王。

此时的朱厚熜就跟提线木偶没什么区别。

因为一切的一切,都有规矩。现在的朱厚熜已经不是藩王世子,也不是普通藩王,而是即将要入京登基的嗣皇帝。因此朱厚熜的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礼仪,礼部尚书毛澄在这里,礼部不少官员也在这里。他们已经为朱厚熜这位嗣皇帝制定好了入京之前的一切行动,朱厚熜只要按照皇族礼节完成就可以。等拜祭完兴献王之后,朱厚熜要去辞别兴王妃。蒋氏抱着朱厚熜默默流泪。

皇帝位置落在了兴王府,这是大好的事情。

自己的儿子成为了皇帝,更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蒋氏不只有兴奋、高兴,还有惶恐。自己的亲儿子当皇帝,但她只是兴王妃,是藩王妃。

看看那些钦差队伍的大佬态度就知道。

虽然对于兴王妃也是恭敬有加,但态度完全不一样。从礼法上出发,他们把朱厚熜当成是嗣皇,所以口中虽然继续叫着“殿下”,但完全是当皇帝来对待。可是对于兴王妃,就是对待一名藩王妃,对待一名亲王妃。

骨肉分离,蒋氏岂能不惶恐。

蒋氏虽然生了不少孩子,但养成的只有一儿一女,只有朱厚熜这么一个儿子。现在只有虚岁15的儿子要去北京继承帝位,蒋氏真的很害怕。

看着已经比自己更高的朱厚熜,蒋氏哽咽道:“我儿此行,当谨慎小心。到了京城,不可妄言,不可妄动,一切都要小心行事。”

朱厚熜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两年,继承了朱厚熜的身体、记忆、感情。看着蒋氏流着眼泪谆谆教诲,想到离别也是非常伤心。对黄锦道:“出去守门,不许任何人进来。”

“是。”

等黄锦出去之后,朱厚熜双膝跪地。

蒋氏立马蹲下来,抱住朱厚熜,连连道:“我儿休要如此。你是嗣皇,要继承大统,不可如此。”

“母妃。甭管如何,熜儿都是母妃的儿子。儿跪母,天经地义。”

朱厚熜紧握蒋氏的双手,小声道:“母妃,在父王守孝结束之前,你暂且在王府忍耐。等父王孝期一到,儿臣定然派人接母妃进京。儿臣初入京城,需要时间部署。届时儿臣必然会风风光光的让母妃进京,给母妃一个太后的称号。望母妃不要着急,等儿臣消息。”

蒋氏一惊。

看着自己的儿子,忽然发现自己儿子真的已经长大了。

蒋氏毕竟做了几十年的兴王妃,很多东西她还是了解的。朱厚熜是小宗入大宗,藩王入主京城继位,很有可能是要过继的。就算不是过继,朱厚熜在京城没有根基,到了京城必然到处都是掣肘。

但看看自己只有15岁的儿子,他说的是什么。

蒋氏完全听懂了。

朱厚熜是告诉蒋氏,在兴献王孝期之前,一定会在北京站稳脚跟,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让兴王妃静静地等待,成为一名太后。

可是这个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宫中可是有弘治皇帝的皇后,现在的张太后。还有刚刚驾崩的正德皇帝后宫。朱厚熜想要在几个月之内稳定北京朝局,让自己成为太后,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看着朱厚熜还很稚嫩的面庞,蒋氏摸了摸朱厚熜的脸,道:“母妃不要太后尊称,只想要我儿平平安安。”

“母妃,儿臣定会好好地。”

说完之后,朱厚熜再次磕头,辞别兴王妃。

朱厚熜离开兴王府后院,黄锦和章秦两个人跟着朱厚熜。这里面黄锦是从小跟着朱厚熜的,而章秦是后来正德皇帝赐给兴王府的十名小太监当中的一个人。

被朱厚熜看上,这两年一直在伺候朱厚熜。两个人是朱厚熜的贴身太监,随着朱厚熜成为嗣皇帝,两个贴身太监的身份立马高了一大截。

所有的文武群臣都在等着朱厚熜。朱厚熜的座驾是专门定制的,非常豪华,里面可以坐好几个人。不过这是朱厚熜的座驾,只有朱厚熜最亲密的人才能一起坐。

朱厚熜不耐烦,因此跟着朱厚熜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贴身太监黄锦,一个是朱厚熜的奶兄弟陆炳。其他贴身伺候朱厚熜的人,都是坐在后面的马车上。此次南下接朱厚熜的钦差师团,先遣部队就有近2000人。又从兴王府仪卫司抽调了1000人,组成了3000人的护卫部队。

朱厚熜座驾周围,就是兴王府仪卫司的仪卫部队。

陆松指挥这些仪卫部队,骆安则是率领仪卫司最精锐的一批人马贴身护卫朱厚熜。而外面是兴王府护卫指挥使朱宸,率领兴王府护卫部队和钦差使团一起南下的部队,保卫队伍外面的安全。

朱宸、陆松、骆安都是兴王府军方重要人物。

钦差使团的大佬都不敢忽视这几个人。因为这几个人当中,朱宸在跟随兴王府之前,是世袭锦衣卫千户的家族。陆松虽然出身比不上朱宸,但在兴王府的地位却不低于朱宸,因为陆松老婆范氏是朱厚熜的乳母。此次朱厚熜进京,兴王妃不能跟随,因此跟随的是陆松之妻范氏,负责朱厚熜日常生活。

骆安的父亲是羽林卫千户,当年跟着兴献王就藩。

这些人现在看起来不起眼,级别都比较低。但只要朱厚熜登基,都会迅速升官,甚至可以升好几个级别。军队职务和文官升官完全不一样,只要皇帝愿意,十几岁正四品、正三品都是不少见的事情。甚至锦衣卫当中,几岁孩子封为从三品指挥同知都很常见。这几个人当中,特别是像朱宸,原来就是正五品的锦衣卫千户,朱厚熜登基之后连升三四级,成为指挥同知是很轻松的事情。甚至朱厚熜高兴,一跃成为锦衣卫指挥使都有可能,不会有任何人说什么。也就是说很容易成为锦衣卫实权派人物。

此次南下跟着钦差使团的一些锦衣卫,找机会就跟他们套近乎。

到了这个时候,大部分势力都已经是知道了正德皇帝驾崩,兴王世子成为嗣皇的消息。朱厚熜这边的队伍从安陆出发,沿途的藩王,沿途的文武百官都过来迎接朱厚熜。

都想在新皇面前刷脸。

不过朱厚熜并没有接见他们,而是派人告诉路上的藩王和文武百官。告诉他们北上的队伍不会停,因此用不着迎接。朱厚熜这个时候也不想节外生枝,尽快的赶到京城登基才是王道。

部队北上三天左右之后,和钦差队伍一起出发的大部队会和。这些部队因为是大部队,所以南下速度比较慢,比先头部队慢了好几天。这支部队大约有4600多人,这样朱厚熜的队伍变成了7600多人,快8000人。

四月十六日,队伍过了黄河。

在真定,和过来迎驾的6000官兵相遇。这是杨廷和他们完全稳定了朝局之后,专门为了迎接朱厚熜派遣的部队。两支队伍会和之后,朱厚熜这边的队伍就变成了14000人左右。浩浩荡荡的队伍一起北上,速度也开始慢了下来。不过这个时候梁储他们也不着急了。

因为京城局势稳定。

四月二十二日,经过了二十一天的路程,队伍终于来到了京城。

朱厚熜落在了行殿。

在行殿等着礼官呈上继位礼仪。登基为帝,是有一套完整的礼仪。朱厚熜虽然也是皇族中人,但毕竟只是藩王世子出身,不可能和整天研究礼仪的礼官相比。

很快礼部上呈继位礼。

礼部上呈的是皇太子继位礼,意思就是说,朱厚熜要以皇太子的身份入宫,然后在宫中登基。朱厚熜看着礼部上呈的继位礼,转过头问了袁宗皋。

“袁大人,遗诏要孤为嗣皇帝位,而非皇子继位。”

正德皇帝的遗诏写的不清不楚。

这个为后来的大礼仪之争留下了尾巴。如果遗诏直接写,让朱厚熜过继,之后接皇帝位,那么事情就会很明确,而且很简单。朱厚熜还敢反对不成?不一样要乖乖的接旨,乖乖的过继,乖乖的北上登基。

但遗诏并没有那么写。

只是匆忙当中写上了,让朱厚熜嗣皇帝位,写的不清不楚。朱厚熜并不愿意和杨廷和他们闹矛盾,说句实话朱厚熜本人对于杨廷和还是很佩服的,或者说是很欣赏的。

能力很强。

但没有办法。朱厚熜如果今天退了一步,就会被外面的勋戚、朝臣小觑,以后就会被杨廷和他们压制。自己本身就是藩王继位,根底不足,底气不足。如果来到京城之后,乖乖的听话,那么以后就没有自己这个皇帝说话的余地。说不定未来几年之内,自己都要看杨廷和的脸色,这可不是朱厚熜想要的事情。

因此该坚持的必须要坚持。

袁宗皋点点头,立马是上前,告诉礼部的礼官,要他们重新拟定礼仪。消息传到杨廷和这边,杨廷和并没有改变自己的主张。反而是再次派遣礼部礼官,要求朱厚熜按照礼部拟定的礼仪行事。其他几名内阁大佬都是赞成杨廷和的意见,认为朱厚熜应该按照礼官制定的礼仪行事。

但朱厚熜不同意。

当然朱厚熜虽然不同意,但不会亲自出场和杨廷和他们对峙。一旦发生这种事情,那可就是地动山摇的政治事件,没有了任何回旋余地。朱厚熜是嗣君,杨廷和是内阁首辅,两个人一旦发生直接冲突,那么问题就大了。

所以真正在前台互不相让的,一个是兴王府长吏袁宗皋,一个是礼部尚书毛澄。他们一个代表嗣皇帝朱厚熜,一个代表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大佬。

僵持了几个小时,也没能够谈妥,谁也不妥协。

时间越久,双方都是非常着急。朱厚熜这边的人心情都是七上八下,担心朱厚熜的皇位出现变故。大家跟着朱厚熜高高兴兴的来到了京城,如果朱厚熜无法登基,那么大家的结局都不会很好。新皇一旦不是朱厚熜,那么任何一个人成为皇帝,都不会放过朱厚熜。

当然杨廷和这边也是如此。

明朝不是汉朝,杨廷和也不是霍光。

明朝的内阁,不过是因为朱元璋废除了丞相,把权力都集中到了皇帝身上。结果是皇帝非常累,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皇帝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所以成立了一个帮助皇帝处理事情的秘书机构,这就是明朝内阁的由来。虽然后来内阁权力大增,但内阁毕竟只是内阁,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出身,并不是汉唐时期的丞相。朱厚熜虽然现在没有登基,但已经接受了遗旨,所有人都知道朱厚熜是嗣皇帝。甚至这份遗旨已经明发天下,全国都知道了朱厚熜是嗣皇帝。这样的情况之下,杨廷和他们也不敢说,因为朱厚熜使性子,就真的不让朱厚熜登基。杨廷和可没有那么大的权力。

结果是朱厚熜入宫的事情,就这么僵持,已经几个小时。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