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文章精选阅读

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文章精选阅读

汾清三杯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内容精彩,“汾清三杯”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芈华扶苏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内容概括:他穿越到了大秦的最后一任皇帝身上,可在位的时间只有短短四十六天!好在自己才三岁,他紧握拳头,决心改变这一切!昌平君叛乱后,他一声“大夫,莫走!”改变了嬴政的责罚,将他留在了身边。当统帅,击鼓进军,有着数万的兵权,带领军队,打天下!在外人眼中,他是个仅有三岁就手握兵权的神童!...

主角:芈华扶苏   更新:2024-06-19 18:0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芈华扶苏的现代都市小说《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文章精选阅读》,由网络作家“汾清三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内容精彩,“汾清三杯”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芈华扶苏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内容概括:他穿越到了大秦的最后一任皇帝身上,可在位的时间只有短短四十六天!好在自己才三岁,他紧握拳头,决心改变这一切!昌平君叛乱后,他一声“大夫,莫走!”改变了嬴政的责罚,将他留在了身边。当统帅,击鼓进军,有着数万的兵权,带领军队,打天下!在外人眼中,他是个仅有三岁就手握兵权的神童!...

《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文章精选阅读》精彩片段


决定了回咸阳后,王翦立刻让人进行准备。

王家在咸阳,本就有府邸,能回到咸阳,这帮奴仆们自然高兴,咸阳城热闹,总比这雍城要繁华的多。

“公子,你和王燕到时候和我一起回咸阳,大王不是说,你俩跟在我身边历练,自然也能回咸阳。”王翦率先想到了扶苏,于是开口。

明面上,扶苏是王翦的女婿,可称呼上王翦还是以公子尊称。

王燕听到可以回咸阳,自然是很高兴。

不然,真的按大王说的三年,那时候子婴都六岁了,认不认自己这个娘亲都是两回事。

好在,子婴这般懂事,还来了雍城看望自己。

眼下,父亲王翦要重返咸阳,自己借着这个理由,也可以回到咸阳,就算回不了王宫,十天半个月母子俩也能相亲。

“不,我不能回去,父王没有命令,我必须待在雍城。”扶苏想了想,直接拒绝了王翦。

“嗯?”一直以来,王翦都觉得扶苏过于迂腐,可没想到,竟然迂腐到了这个境界,“大王让你跟随我学习,我去了咸阳,你不就应该去咸阳吗?”

“是啊 ,夫君,大王的原话是这般说的。”王燕知晓夫君的脾气,在一旁劝说道。

“不。”扶苏摇摇头,“父王说,让我去雍城,之后是找你,所以,没有调令,我是不能回咸阳。”

王翦深吸一口气,没想到自己的女婿竟然这般迂腐,简直就是不可理喻。

只能说,他对于大王的命令,是真的言听计从。

王翦叹气一声,也就没再劝说,倒是王燕心里难过,可又无从劝说。

好在,一旁的子婴说,“娘亲莫急,我会求大父让你回咸阳看我的。”

三岁小孩的承诺,哪能当真,可王燕就是信了。

得知公子扶苏不回咸阳,整个府邸私下炸开了锅。

公子不走,那他们大部分人都只得留在雍城,毕竟,这里还需要人服侍。

……

章台宫。

嬴政坐在龙椅上,听着李斯的军报,眉头紧皱。

“大王,上郡来报,此次匈奴动员骑兵约10万,已经蠢蠢欲动,洗劫了上郡附近的几个村落,全村无一人活口……”

听到匈奴来犯,台下一片嘈杂。

“这匈奴真会找时机!”

“唉,谁说不是呢,匈奴有人和六国贸易,多少是知道一些中原的情报。”

“这一次10万大军来袭,莫不是要和我大秦决一死战?我大秦岂会怕他?”

……

嬴政摆摆手,台下立刻安静。

李斯继续道:“我军得知后,立刻派军拦截,可匈奴来去如风,并未有所收获。”

秦国和匈奴打了不少年的交道,几乎每隔几年都要来袭扰一番。

上郡周边已经快成了无人区,可这仅有的零散村落,却被匈奴给截了。

秦赵两国无奈,各自都修建了长城来抵御这些个盗匪。

往年也就小股部队前来袭扰,可这一次,竟然有十万之众。

这摆明了,是知晓大军刚受了败仗,准备南下来抢点东西!

冬天里,匈奴人不需要放牧,换上马匹,一个个都成了盗匪截徒!

可,大秦在上郡,有十万大军,匈奴也不敢轻易深入,避免被包了饺子。

十万之众,这足以说明匈奴这一次并不是小股游匪,而是有谋划的。

于是嬴政问道:“诸位,此事如何看?”

还在议论纷纷的大殿立刻安静了下来,大部分的人都是抱怨吐槽,可真让他们献计,却是没法子。

匈奴和大秦做邻居这么多年,哪一次被真正打怕了?

小说《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子婴当然知道,在这朝堂之上,可没有人会理会一个三岁小孩的话,可子婴还是想开口。

看着眼前嬴政落寞的身影,子婴意识到,这不但是千古一帝,还是自己的大父!

不管众人怎么想,子婴还是开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这三个字细若蚊声,可大殿内这般安静,还是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众人心中疑惑,这大殿内,怎么突然有小孩的声音?

当看到大王扭头望着自己的长孙子婴时,众人这才恍然过来,原来说话的是小公子子婴!

可咸阳城内,哪个人不知道,这小公子虽然生的可爱喜人,可三岁了压根口不能言啊!

三岁不能言语,这放在民间也是迟缓痴傻之人,大王为了这事没少请大夫前来治疗。

可看完之后,小公子身无异样,只是发育迟缓而已。

这要是在个普通人家,也就是个小事罢了,顶多孩童蠢笨痴傻,只要有一把子力气,照样可以生活下去。

可子婴,生在的是帝王之家,虽贵为长孙,若是真的蠢笨痴傻,以后与这王位可就无缘了。

但今日,这子婴不言则已,一开口就是这石破天惊之言,恰恰是在这大王最需要支持的时候。

可朝堂议事,毕竟不是儿戏,群臣的议论顿时响起。

“恭喜大王,小公子终于开口,可这决议还望大王三思啊!”

“是啊,三岁小儿,哪里知道其中复杂艰辛,大王明断秋毫,此时决不是进攻楚国的最佳时机。”

……

人群议论,大多数的意见都是劝大王三思,可这子婴一开口,让朝堂的气氛变得不一样。

而这其中最苦闷的,当然要属李斯了。

调集兵马,干系最大的,除了领军的将领外,就要属他了。

当大殿内的群臣和自己一条心时,李斯才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他最怕的是这帮武将,为了军功再度抢邀着要去攻打楚国。

好在,李信和蒙恬给他们打了一个样,连这两个猛人都折戟楚国,哪位武将还敢出这个头?

而文官们,李斯倒是不担心,自己虽然掌控全国的后勤调度,可执行下去,免不得其他官员的配合。

动员五十万大军,可不是嘴上说一说而已,从各地汇集,其中的粮草辎重,衣物补给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虽然,大秦也称得上家大业大,可楚国也是横跨千里的大国,大秦高度施压反而会助长了楚国的内部团结。

负刍虽然不足挂齿,可在大秦半辈子的昌平君已经归了楚国,这就让战争的难度更上了一个档次。

原本,只要再沉默几秒,兴许大王就会从长计议,哪怕依旧要攻打楚国,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让他多些准备时间。

可当李斯听到“我赞同”,瞪大了眼睛望着子婴,哭笑不得。

虽然三岁孩童所言,当不得真,可他毕竟是大王的长孙,而此刻又站在高台之上,李斯摸不准大王的想法。

此刻的嬴政也是错愕的,他没想到自己的孙子,竟然能听懂自己的想法,这和以前印象里的反应迟缓的孙子完全不一样。

他望着那幼小的声音,反倒来了兴致,问道:“来,你说说,你为什么赞同要打楚国?”

这话一出,李斯顿时松了口气,这三岁的孩童哪里懂得什么道理?

大王这样一问,等到子婴答不上来,这调集大军的事宜,还可以再缓上一缓。

子婴闻言,站在原地没有立即说话,他自然知道,楚国必灭。

可也不是在今年。

此刻的年月,应该是公元前225年,秦王政22年。

而楚国的灭亡是在公元前223年,时间还需要2年,对于历史系的他来说,这段历史他自然熟悉。

秦王政23年,嬴政差王翦率领五十万大军攻伐楚国,次年楚国灭亡。

这也是子婴敢于接话的原因,楚国这一战必然要打,但,出兵的年月得是明年。

他正在想着,怎么用孩童的语气,来回答自己大父的问题,一旁的赵高倒是先开了口。

望着子婴愣在原地,赵高上前连忙谄笑道:“大王说笑了,小公子今日才开口吐言,哪里知晓这般多的言语,或许是刚才跟着大王念叨了几句,仿着说了句‘我赞同’的话语。”

众臣听到这话,各个都松了口气,赵高说的在理,原来今日小公子才开口说话,兴许是跟着大王念叨了一句赞同。

而此时,李斯终于放下了心来。

大王虽然为人霸道,可他是个明君,不会因一时的怒气而冲动。

当初,自己写的谏逐客令,被多少同僚劝阻,莫要忤逆了大王的意愿。

可大王看完后,还是遵循了正确的意见,取消了逐客令,并给自己加升到了廷尉。

李斯相信,大王不会这么糊涂!

嬴政心中也默叹了一口气,赵高说得多,小孩子学大人说话也正常,何况自己的孙子今天刚开口,刚才的话当不得真。

他默然地转过头,正想和群臣再辩解一番,可子婴这时候开口了。

“孩儿不懂得天大的道理,只知道,猎物最脆弱的时候,就是在它受伤的时候,这时候不给它致命一击,等到它缓过气来,想要猎杀,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一股脑儿将话说完,子婴显得有点喘,可这声音实实在在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大殿内的百官,顿时愣住了,没想到子婴不但开口说话,还说的这么流利。

而且举得例子恰到好处,其中道理浅显也真实。

“这……这小公子,竟能答的上来?”

“岂止答的上来,眼下的楚国不就是这副情形么?”

李斯见群臣开始为子婴说话,立刻道:“可……可我大秦,也需要休养时间啊……”

说完,就望向了台上的大王,当看到大王一脸所思,李斯心里暗道坏了。

“猎物最脆弱的时候……”嬴政嘴里念叨着这句话,心里充满了激动和一丝诧异。

这句话说得在理,此时的楚国虽然胜了秦国,可负刍夺得王位不争,正是最虚弱的时候。

当初他认为,二十万大军就可歼灭楚国,也是看在楚国内乱之际。

虽然项燕最后逆天改命,可楚国的本质问题没有解决。

曲、景、昭三家的争权夺势,还在楚国上演。

而最让嬴政诧异的,是子婴竟然说出这么有道理的话来。

想到这里,嬴政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对着众臣道:“你们看看,你们饱读诗书,都比不得我孙儿的见识。”

众大臣尴尬地杵在原地,低头汗颜,可转念一想,这没准是大王上朝前嘱咐小公子所言,想到这里,大家的心里好受了许多。

否则,这般三岁就懂得这等道理,岂不是过于妖孽?

何况道理浅薄,这里谁都知道此刻楚国虚弱,可大秦刚刚才败了一仗啊。

此消彼长,还真不能说大秦稳操胜券。

未等李斯说话,一旁的王绾走出人群,再度谏言道:“大王当以国家为重,岂可因一孩童戏言,赔上这国运?”

小说《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听到王翦这话,子婴当然不信,可总不能和自己三岁孩子较真吧。

有了剑,子婴想了想继续道:“可我年纪尚小,得找个人帮我拿着。”

“持剑人?”蒙毅摸着太阿剑,心情激动,这等宝剑,哪个男人不喜欢,“小公子何必找别人,我就可以。”

蒙毅毛遂自己,可子婴摇了摇头。

毕竟是大父的护卫,蒙毅不可能做子婴的护卫。

于是子婴望向王翦,“外大父,能给找个人吗?”

雍城内,最不缺的就是军人,给自己外孙找一个持剑人,自然没有问题。

可子婴说这话后,王翦不知怎的,鼻子却是一酸。

子婴助我破楚之法,却又不敢明说,可见小家伙的谨慎,现在又找自己要一名持剑人,目的不言而喻。

这哪是要什么持剑人?这是要一个护卫啊。

原来这小子拐弯抹角要了这把太阿剑,是在这等着呢,可见,子婴在深宫内也并不安全。

起码,他自己觉得自己不安全。

想到这里,王翦又想起了大王小时候,在赵国的颠沛流离,这和小子婴太像了啊。

那时候的大王没人疼,可现在的小子婴还有自己这个外大父啊。

于是拍着胸脯道:“当然可以,我大秦最勇猛的锐士,只要你看的上,随便挑。”

听到王翦的保证,子婴歪着脑袋想了下,“那我就要黑夫,来当我的持剑人。”

如果说,在战国时代,留下名字的人有多少?

想必现代人都能说出个不少,可这些都是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呼风唤雨左右历史进程的大人物。

谁能给自己当什么持剑人?

而另一位,让人记住姓名的,就是这位黑夫了。

中国写家书的第一人。

按照时间计算,此刻的黑夫应该正在雍城大营,明年就要开赴楚地与楚国决战。

也应该是明年,黑夫就会写出那一封家书。

子婴上辈子是历史系的学生,对这个名字,自然是熟悉。

自己既然穿越而来,这黑夫也跟着沾了光,前线是不用去了,可直接当自己的护卫。

王翦和蒙毅自然不知道黑夫是谁,两人在脑海里搜索了半天,也没想起这个名字。

大秦的锐士那般多,这些个将领哪会每个名字都晓得。

“黑夫?”王翦想了半晌,疑惑道:“这人很强吗?我咋没听说呢。”

是啊,一些精锐之士,哪怕爵位不高,王翦多少还是认得的。

子婴思索了下,立刻道:“这是奶娘告诉我的,多半是个熟人。”

王翦点点头,原来是子婴的奶娘,那就都对上了,可王翦却是一摆手道:“这熟人介绍的,并不靠谱,外大父给你挑几个好的,你再选选。”

子婴立刻摇头,“我就要他。”

王翦闻言,脸上露出了笑意,看来小家伙还是想要自己人放心。

由此可见,子婴在王宫内,所处的地位并不太好。

王翦的内心,又是一阵悲凉,自己的外孙在王宫内过的并不好啊。

“好,都依你。”

……

子婴不得不佩服这个时代的效率,吃了早饭后,黑夫就被领到了自己的跟前。

跪在堂下,黑夫低着头心里紧张。

原本今日是没有操练的,本可以休整一天,可却来了人,把自己领到了王翦老将军的府邸里。

自己虽为咸阳人,可也没进到这大户人家里。

一路低着头,害怕自己冲撞了谁,到了屋内,听的蒙毅说了声,“到了。”

就跪在了下面。

他不知道,到底是谁,想要见自己。

小说《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至于让扶苏自己去请王翦,子婴却是没有想过。

一个帝王的颜面很重要,作为扶苏的长孙,子婴有必要维持。

何况,如果王翦主动一点,想必官途亨通,也会一帆风顺。

这对子婴来说,绝对是一大助力。

毕竟,按照历史的进程,自己虽然当了皇帝,可也是在胡亥杀光了兄弟姐妹,自己是个替补的。

想要纠正历史进程,正常当上这个皇位,还得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

第一件事,就是得让扶苏得到大父的赏识,被立为太子,自己才有机会问鼎皇位。

咸阳城墙上,扶苏望着远去的车队,显得恋恋不舍。

一旁的李斯和赵高陪伴左右,见大王半晌不语,李斯率先开口道:

“大王,小公子已经走远了,有蒙毅跟着,不会出什么大乱子,咱们还是回宫吧。”

还有好几个奏议等着大王签批呢,李斯心里默默想着。

扶苏没有回头,反而问道:“你们二位觉得,这六十万大军的统帅将领应该谁来做?”

两人一人是廷尉,负责兵马的粮草调度,一人是执掌刑罚狱寺,都是实权的人物。

可听到大王的问话,却是沉默不语。

两人不知道大王的意思,不好直接开口推荐,这可是左右国家命运的事,两人可不敢乱说。

“随便说。”仿佛看穿了两人的想法,扶苏继续道:“不过是议论,当不得真,不要有顾虑。”

听到大王这般说,两人互望了一眼,赵高立刻拱手回道:

“大王,臣觉得,这六十万大军的掌控,非一人所能,还得兵分两路。”

“哦?详细说说。”

“是。”赵高听到大王鼓励,清了清嗓子,“我秦国虎将虽多,可几十万兵马调度并非易事,想来也就武安君白起可以堪当此任,可眼下,现任的将军们,无人可以掌控这么多兵马,我建议,继续让李信、蒙恬各领三十万大军,对阵项燕。”

赵高这般说,也是有他的道理。

李信和蒙恬,两人一共二十万大军,就打到了城父,想要拿下寿春,也只是时间问题。

之所以这般会失败,都是昌平君所致,粮草未到,导致军心不稳。

再加上项燕用诈,偷袭了秦军,所以才招致大败。

只要两人继续率军出征,自然是最佳的人选。

如果,这国内还有人可以媲美两位将军,只有王翦和王贲了。

可王翦年迈养病在雍城,王贲驻守大梁城,却都堪堪无法调度。

见赵高说完,扶苏“嗯”了一声,反问李斯道:“李斯,你说说看。”

李斯本身低着头,听赵高说完,自己就不想说了,这等国家大事,说了好的没奖励,说的差了却还有处罚。

可大王都叫自己的名字,李斯只得硬着头皮上前道:

“大王,我秦国虎将如云,单是拿出任何一个都可镇守一方,可各有各的特色,得看使用的时机。”

“继续!”

“是,李信勇猛,善用奇兵,两军对敌,总有出人意料的战法,可心情焦躁没有耐心,沉不住气。”

见大王没说话,李斯继续道:“蒙恬精通骑射,善于领导骑兵进行大规模穿插突袭,可大规模军团对战经验不足。”

“至于王贲则善于打优势战,耐心和李信相同,而蒙武缺少主见不适合当统帅。”

李斯洋洋洒洒,一口气把大秦的几名虎将全部点评了个遍。

一旁的赵高默默地听着,他清楚,李斯是聪明人,既然这般直接点评将领,一定是猜到了大王心中所想。


这话一出,一旁的赵高顿时吓傻了,这等虎狼之词,竟然敢和国夫人说。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在理,眼前的子婴,只是一个三岁的孩童啊。

孩童说出这种话,不是很正常?

果然,国夫人在听到这句话后,并未生气,只是略微尴尬道:“喝奶不简单,你想喝多少都有!”

可子婴哪里愿意在这纠缠,小胳膊乱挥小腿一蹬,就从国夫人的腿上滑了下来。

手脚并用,几下就又来到了门口处。

子婴也没和国夫人请安,站在门口处,做了个鬼脸,就小跑了出去。

“这……这小崽子……”国夫人有点哭笑不得,可又不好强行让子婴留在这里。

一旁的赵高也想笑,可转念一想,心中大骇。

刚才这一番操作,在没有得罪国夫人的情况下,顺利化险为夷。

国夫人心中想的什么,赵高自然清楚,趁着长孙三岁不懂事,留住在这里,只要和自己亲,以后自己的地位自然稳固。

毕竟,国夫人可没有子嗣。

现在的一切地位,都是自己齐王哥哥在撑腰。

可谁都知道,大王志在天下,总有一天要拿齐国开刀。

那时候,国夫人还能像现在一样置身事外,保持今日的地位吗?

很难!

照理来说,三岁的孩童如何能逃过这等老谋深算人的手里?

可偏偏这子婴,就这般神奇地逃走了。

赵高心里惊疑不定,转而又安慰自己,兴许是巧合,哪有这般的神通?

在赵高面前,略微出了点洋相的国夫人,再度恢复之前的表情,冷声道:“好了,大王的意思我明白了,可青铜乃是楚国重要物资,如何让我王兄够得?。”

赵高心中一凉,这差事本就艰难,让国夫人写信,大王自己不来,非要让自己来。

扶苏想让齐王把楚国的青铜运到秦国。

楚国是主要的青铜产地,而目前的兵器主要是青铜制作。

而齐国和楚国并未开战,还可自由贸易。

可这种战略物资,在楚国也是严禁私自运输,好在,目前的楚王负刍,是篡位当的大王,国内很多人对他不满。

这也给齐国购买青铜留下了后门和便利。

眼下,秦楚开战,这青铜更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还得齐国来进行提供。

可很明显,国夫人不想写这封信。

长期在宫内的赵高,自然知道国夫人这是耍小脾气。

于是安慰道:“夫人莫怪,大王日理万机,此刻前线战报,项燕的四十万大军刚刚围困完大梁城,正在朝着函谷关赶来,大王正在和廷尉李斯商量对策。”

国夫人一愣,转而问道:“大梁城破了?”

大梁城乃魏国国都,今年年初时,被王贲引用黄河水顺利攻破,此刻正是王贲坚守。

而王贲乃是子婴的舅舅,属于芈华夫人这一派,国夫人虽不懂战事,可这些个人的根基自然晓得。

赵高摇摇头,“没有,眼下秋冬乃枯水期,项燕想要复用这黄河水,也无法办到,只好来函谷关碰碰运气,可据说这大梁城内的粮草也不多了。”

听到没有攻破,国夫人没了兴趣,继续说道:“你回去告诉大王,此事艰难,我王兄恐怕无力相助。”

没有办成事情,赵高可没办法回去奉命。

联想起昨日子婴的话,‘我大秦不养闲人’,赵高只得干咳一声。

“夫人,齐国素来与各国交好,几十年未开战,这青铜物资,不过是改善国内农耕条件,岂有不成交易之说法?何况……”赵高四下望了望,低声道:

“眼下,芈华夫人失宠,整个楚国外戚瓦解,剩下的还不就只有齐国了?”

国夫人知晓其中的道理,七国国君本就各自联姻,当初大王的生母赵姬乃是赵国人士,整个赵国势力庞大,可惜嫪毐反叛……

而芈华以及昌平君,乃是楚国人,属于楚国的贵族,眼下这一方势力轰然倒塌,只剩下了她。

虽然她为齐国人,可她没有子嗣。

并未形成一派,不像芈华赵姬等人,拥有一帮可以左右朝内局势的势力,所以,她才想要帮子婴养在身边。

赵高继续说道:“夫人,我说这些不太合适,可眼下事实如此,若您学那华阳夫人,领养其中一两个子嗣……”

说到这里,赵高停了下来,国夫人是聪明人,知道其中的道理。

果然,国夫人在听到这些后,愣了片刻低声道:“子嗣?大王有长子,再多的子嗣又有何用?”

“扶苏都有子嗣了,可依旧未被封为太子……夫人,其中的道理你还不懂吗?”赵高继续说道,“何况……您昨日刚收养的胡亥,难道不是……”

话音还未说完,国夫人眼眸闪出一丝厉色,喝道:“放肆!”

赵高立马赔笑也不言语。

国夫人没有子嗣,可昨日她却收养了胡亥亲自来养。

作为齐王的妹妹,国夫人在宫内的地位,除了芈华外,无人可敌。

收养个胡亥,也没有人敢言语,反而欢喜的很,毕竟大王的父亲也是被华阳夫人收养的。

再加上大王这么久未定太子,谁的心里没有点心思?

良久,国夫人低声道:“我注定孤家寡人,收养一儿,也是想要养老送终。”

赵高见国夫人依旧不说实话,只得上前道:“夫人若信的过我,我可当胡亥的老师,亲自进行教导。”

赵高在宫内官职不低,而作为一个阉人可以爬到这般位置,可见其能力。

眼下,长子扶苏被发配到雍城,赵高觉得是时候,找一棵大树了。

国夫人听到赵高的话,斟酌了下,对于大王身边的红人,国夫人不敢过于信任,既然人家送来橄榄枝,自己也不好拒绝。

思索了下,国夫人站了起来,“若是先生愿意,那是甚好,我即刻修书给家兄,但望他念及兄妹之情,早日将大王所需青铜送来。”

“多谢夫人!”

……

子婴出了房门,让乳娘抱着自己就朝着院外走去。

虽然不知道这国夫人目的是啥,子婴想着也不会太好。

出了院门就听到了嬉笑声和啼哭声传来,子婴望了望,只见外院里,七八个半大的孩子正在玩耍。

领头的约莫五六岁,皮肤黝黑又扎了个冲天辫,样子有点滑稽。

他正骑在一个七八岁的小孩身上,手上拿了个枝条,叫嚣着,“快跑!快跑,驾驾!”

那七八岁的小孩,虽然生的高壮,可是不敢言语,只得抹着眼泪在那哭泣。

“啪”地一声,那枝条抽在七八岁小孩的脸上,顿时现出一条红印,小孩顿时又哭了起来。

那五岁黑小子,听了哭声,笑的更开心了,“好好坐我的坐骑,别以为比我大就威风,我娘可是国夫人!”

正走在一旁的子婴闻言一愣,这国夫人不是没有子嗣吗?怎么来了个儿子?于是问乳娘,“国夫人有子嗣?”

乳娘点头低声道:“昨天刚认的,也是大王的子嗣,听说叫胡亥。”

好家伙,子婴一愣,转而盯着一旁的胡亥,这黑小子竟然是胡亥,没想到这么小就这等霸道。

大秦不就亡在了这小子身上吗?

胡亥这时候也看到了子婴,望着被抱着的子婴,胡亥哈哈大笑道:

“这不是那个哑巴么?怎么,也想来被爷骑吗?”


这一声突如其来的声响,吓坏了不少人。

贬为庶人对于芈家众人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局,可竟然有人在此刻让大王停住?

众人皆是略带怒意,如果让大王收回成命,重罚了芈家可如何是好?

转念一想在场的众人能喊大王“大父”的只有一位,那就是长孙子婴。

可子婴明明不会说话啊!

回想起刚才稚嫩的声音,众人皆是震惊地望向了跪在前排的幼小身影。

“子婴,你……你会说话了?”一旁的王燕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离的最近,听的最为真切,等待了三年的儿子终于开口说话了。

她激动地伸手把子婴揽进了怀里,全然没有在意刚才子婴喊了什么。

一旁的扶苏此刻心中震惊,他发现父王已经停下脚步,疑惑地望向了这里。

“父王,孩儿管教不严,回头一定重罚子婴!”扶苏以为触怒了芈华,赶忙解释道。

芈华没有理会扶苏,目光望向了自己的孙子,眼中充满了一丝疑惑,对着身旁的两人问道:“刚才他说话了?”

左边的正是赵高,见大王问话,他连忙道:“大王,是有人说话,可不一定是小公子所言。”

所有人都知道,子婴三年了,一句话也不会说,就算开口说话也应该喊他的父母,谁会第一句喊大父的?

赵高这点常识还是有的,刚才估摸是芈家某人不满判罚,故意来这一桩长孙开口,让大王高兴。

宫内外的人都知道,大王疼爱子婴,可他口不能言,自然要扣一些分。

刚才扶苏直接承认,这在赵高看来,反而是作假无疑,反正待会子婴说不出话也可以继续推脱孩子小,受了惊吓无法再言语。

大王疼爱长孙,搞不好会收回成命,让扶苏继续留在宫中。

想到这一点,赵高对扶苏的评价又高了一分,毕竟是大王长子,又是名门之后,虽然性格软弱,可智商绝对在线。

“大王,我听清了,确实有个幼童的声音喊了‘大父’,想必小公子真的开口了。”可大王身旁的另一人,却笃定道。

赵高一愣,转头望了一眼,这身披铠甲,是大王的贴身护卫,蒙恬的胞弟——蒙毅。

听到身边两人的话,芈华还是有点不确信,对着跪着的众人再度问道:“你们听清了吗?”

虽然听的真切,可众人却不敢应答,孩童开口第一句竟然呼喊的是大父,这委实过于魔幻。

可大王问话,总得有人回答,芈华深吸一口气,正要解释,幼童的声音再度响起。

“大父……刚才是我开口,我……”看着真人版的秦始皇,原本想好的说辞却又一片空白,子婴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什么。

被始皇帝这么盯着,饶是穿越而来,身为亲孙的子婴,也被这强大的气场给镇住。

子婴这一开口,众人皆是沉默了,没想到真是这三岁孩童所言,赵高愣在原地,脸上尴尬万分,好在现在也没人关注他。

亲眼看到自己的长孙开口,芈华内心自然欢喜,可今日并不是庆贺的时候,身后的章台宫内,百官还在等着他去宣布噩耗。

子婴此刻抿着嘴唇,就这么盯着芈华,想要说什么,可顿了一下不知道怎么继续下去,爷孙两人就这么望着。

看着眼前面庞幼嫩,又带点倔强的长孙,芈华觉得自己刚才的惩处是不是严厉了一点?

竟然让自己的长孙直接开口说话,也许是刚开口的缘故,并不能说多少话。

可,这个倔强的表情,实在是太熟悉了!

这不就是幼年的自己?

当初身在邯郸,三岁的自己无依无靠,每天对着铜镜咬牙坚持,不也是这副表情?

自己忍辱负重这么多年,才辗转回到大秦,成了王位。

到后来的诛嫪毐,逐吕不韦……

自己才最终真正执掌了大秦,开启了自己的争霸之路,灭了赵国,才报了自己幼年的仇。

自己这一路走来,艰辛无比,这一路的辛酸苦楚,谁又能懂?

今日,却在自己的长孙脸庞上见到了这久违的表情,芈华内心无比复杂。

温室内的花多,是抵抗不了严寒的!

收起了心思,望着眼前的子婴,芈华开口道:“你想说,寡人刚才的判罚不公?”

众人已经听了出来,这是大王在给子婴找台阶下,谁会真的质问一个三岁小孩这个问题?

哪怕只要子婴点点头,或是不言语,大王也可以顺势让子婴留在宫中,毕竟作为长孙的子婴在宫内有着不少的宫女侍奉,省的去那雍城,这是大王想把子婴留在身边。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三岁的子婴竟然接过了话茬,“我觉得,既然是别人反叛,为什么要牵连其他人?”

秦国以法立国,子婴作为穿越而来的历史生自然是知道,可眼下,只有这样回答,才符合他三岁孩童的身份。

芈华一愣,没想到这长孙才说了三句话,已然这般流畅,这让他十分意外。

面部没有表情,芈华喊了声,“赵高。”

一旁的赵高立刻明白大王的意思,拱手对大王行了一礼,对着子婴解释道:“按大秦律例,叛国者可夷三族。”

言外之意,大王只是罚没芈家贬为庶人,已经相当仁慈。

“那照理说,大父也在这三族之列。”子婴直接接了一句。

真要论资排辈起来,各国的王室,多少都有点血亲,子婴熟读历史,自然知道这些。

这一句话犹如晴天霹雳,直接把在场的所有人镇住了。

芈华反应最快,立刻喝道:“大胆!燕儿,你怎么教孩子的?”

芈华直接把罪责推给了王燕,毕竟王燕是王翦的女儿,王贲的妹妹。

将门世家,王翦给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此刻在雍城养老,可她长兄王贲灭掉魏国,此刻正驻守在魏国都城大梁。

想必大王也不会真的怪罪她,总比责骂扶苏要好。

王燕也是一阵惊诧,这等逆天言语竟然是自己儿子口中所出,看来今日这芈家请罪,免不得生出什么变数。

芈华也没想到自己的乖孙,竟然说出这种话,这下反倒让自己下不了台。

可孩童之言毕竟无心,芈华思索了下,道:“说的有理,我用人不善,导致城父大败,自当受罚,罚孤口食减半。”

子婴一听,直接站起身子,道:

“我愿与大父,共领此责罚!”


你出兵了,他就躲进草原,你撤退了,他就又杀了回来。

而匈奴多是骑兵部队,十万之众就是十万骑兵,就算把六国所有的骑兵都加在一起,恐怕也没有十万。

想要完全消灭匈奴,无异于天方夜谭。

何况,匈奴地界只适合种植水草,压根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在中原国家看来,不过是荒芜之地,打下来也没多大用。

若是这一次不处理好匈奴的事,恐怕和楚国的决战,会受到牵连。

听到无人应答,蒙恬这时候走出人群,请命道:

“大王,在下请命,前往上郡守卫边疆。”

见有人愿意去上郡,嬴政心中宽慰,而又是蒙恬,更是心中大定。

这个节骨点,伐楚的大将还未公布,这些所有的将军,都有可能会去带兵攻打楚国。

打下楚国,这可是大大的军功啊。

这个时候蒙恬要去上郡,等于放弃了军功的机会。

这让不少的武将内心,生满了佩服之意。

嬴政心中也清楚,可嘴上还是问道:“你若去了上郡,如何对敌?”

“回大王,骑兵之道强在冲锋,我大秦战马虽然不如匈奴,可若是采用步兵方阵稳扎稳打,破了那骑兵冲阵,匈奴……不足为惧!”蒙恬心中早有战法,此刻说出来也是自信不已。

嬴政闻言连连点头,赵国采用的是胡服骑射,参考匈奴人的战法,秦军也擅骑射,可马匹没对方多,听得蒙恬的计划,忍不住拍手称赞。

“好,你既有对敌之法,今日朝会结束,便领了虎符去上郡吧,待到退了匈奴,寡人再给你摆宴庆功!”

“谢大王!”

退了匈奴,这句话谈何容易?匈奴之患,哪有这么容易解决的。

蒙恬此去,不少人心里都清楚,少则五年,多则十年,蒙恬回不了咸阳。

可蒙恬心中却是安宁,楚国失利让他备受打击,这一次能去上郡也算为国出力。

就在这时,王翦带着子婴缓步走入大殿……

站在末尾的官员,看到王翦立刻吓了一跳,立马让出了一条道。

嘴上还说:“王老将军,你怎么来了?”

听到声响,百官均回头望去,当看到王翦与子婴时,都吓了一跳。

王翦不是在雍城养病吗?

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这小公子,不是去了雍城探亲吗?

怎么就和王翦一起来了?

大殿内,除了知情的李斯和赵高外,其余人皆是不解。

尤其是大殿内的武将们,当看到王翦生龙活虎时,心里不免有了强烈的危机感。

莫不是……王翦老将军,前来抢权的?

伐楚大军的统帅尚未敲定,六十万大军,这可不是只要一个将军。

除了统帅外,必然还需要不少的将军领兵,否则这六十万大军的调度就成了问题。

而待在咸阳的将军们,一个个都在等着大王颁令,期待着自己可以在队列中。

原本,有资历被选为统帅的只有几个人。

李信、蒙恬、王翦、王贲和蒙武,前三个要么是戴罪之身,要么是养病在家。

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一次的统帅大概率,是要给到王贲将军。

可大王却一直未下令,让王贲将军从前线调回,一直驻守在大梁城。

这又让不少人猜想,最有可能的就是蒙家的蒙武,毕竟王翦老爷子是暴脾气,被大王薄了面子,怎么会主动请缨?

可此刻,王翦却真真实实出现在大殿内。

只见到和子婴走到人群前,立刻跪下道: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