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也可能再无相见的机会了。
宫里的人,总是命如草芥的。
我当时在想,这是傅耘二十年来最风光的模样,我一定要牢牢记在心底。
然而,许多年后我才明白,那也是傅耘一生中最风光的时刻。
此前没有过,此后也再没有过。
回宫后,我收起了那份喜悦,依旧安分地待在熙如身边,现在大家都改口叫我傅掌史了,我也收起了小孩子的心性,学着做一个沉稳持重的女官,像我第一次见到的熙如那样。
后来,我听说傅耘按照婚约娶了秦将军的外甥女乔氏,二人琴瑟和鸣,育有一女。
这一切还是熙如从秦将军的家书中得知后,说与我听的。
那年过年时,先帝因这一年风调雨顺而龙颜大悦,封熙如所生的二皇子为宁王,封皇后所生的小公主为安康公主。
然而,可能就是因为日子过得太平和了,我们谁也没有预料到表面的平静之下,竟是暗流涌动。
那场宫变,是我们所有人都未料到的,但先帝却似乎早有预判,所以此前才会在熙如面前暗示秦将军的立场。
手握重兵的骠骑大将军逼宫造反,秦将军却是骠骑大将军的人。
骠骑大将军的理由倒是很充分:先帝重用寒门,推行新政,动摇了以他为首的诸多勋爵的利益。
他既是骠骑大将军又是定安侯,在武将中已是最高品阶,可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反而胃口更大。
当他发现君王已经不能再给他更多利益,反而要削弱他的势力时,他便盯上了太极殿上的那把龙椅。
那夜,整个皇宫火光一片,打杀声、叫喊声、呼救声此起彼伏。
熙如一边将我揽在怀里,一边抱着宁王小殿下往合欢殿的后殿躲去。
我从未见过这种场面,吓得哆哆嗦嗦,紧紧抓着熙如的衣袖,根本顾不得哭。
很快,我们听到了外面传